观《心灵点滴》有感优秀范文
正如美国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一样,“偶尔会治愈,常常是帮助,总是在安慰”。这才是一名医生的职责所在下面是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《心灵点滴》有感优秀范文,欢迎阅读!
感悟心灵点滴,我们是时间路途中的游者,也许是欢笑,也许是悲哀,也许是欣喜,也许是疲惫,有过希望,经历过痛苦及惨淡,甚至有过自残和轻生的念头,然而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。
在《心灵点滴》中我认识了帕奇,一个从曾经怀有自杀念头的精神病患者,在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中,成为医生中的“年轻人”。很难想象一个一直想要自杀的人,在经历了帮助室友打妄想中的“松鼠”后竟能够放下自己的痛苦,帕奇深感助人为乐的喜悦,同时治愈了自己,从而更加相信自己。两年的努力,让他成为了医科大的学生,用了许多怪异的方法温暖他人。面对院长及他人的责难,他没有过多的理会,然而让他成为了一个最不靠谱但学习成绩却最好的学生。面对得了绝症的比尔,他通过努力使比尔不再过分的排斥死亡,想到他扮成天使的样子,我就觉得我们在死亡的面前其实是渺小的,恐惧也改变不了什么,只是徒增烦恼罢了。但是,当我们坦然面对的时候,就会发现另一种精神境界。
对他最爱的女子他用了许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爱,带领他的朋友成立了一个真正可以救人的小医所。不幸的是,在与爱人终于有了好的结果,却又遭受到一系列的残酷事件,导致了他有自杀的念头,当面临悬崖时,眼前翩翩起舞的蝴蝶,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。回到学校之后,面对院长的再次责难勒令退学时,他提起了公诉,最终胜利了。两年后,他顺利毕业,在毕业典礼上他再次娱乐大家,后来他终于将他的小医所扩成了众所周知的大医院
我很佩服敬佩这样的人,一个热心、乐观、幽默大家的人,最终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及爱戴。其实我也很向往这样的人生,奉献他人娱乐自己,像这种很有魅力的事情我觉得我自己做到一项就很了不起了,所以我也很用心与我的患者交流,倾听他们的故事,倾听他们的烦恼、痛苦及无奈,虽然我实质上帮不了他们,但是在精神上我可以给他们一种快乐和安慰。这不只是来源一个心理医生的责任感,最根本来源于对社会的感情,所以希望更多的人,用医者仁心对待他人。
在他的努力下,他考进了医学院,与其他医生不同,他非常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、不近人情的思想。相反,他相信,欢笑、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处方。在面对审官的质问,他人质疑的时候,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,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:“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士建立友谊,它们可以教你,她们每天与人相处,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,她们有丰富的知识,而那些人性尚存、受你们尊敬的教授们亦如此,分担她们的同情,用它来感染别人。”在这句话中,我感受到了一名医生对护士的尊重,对护士这一个群体的尊重和肯定以及支持。在很多医生甚至病人的眼中,护士的工作不值得一提,就是打打针,输输液,帮医生看看病人,甚至以为护士也只是医生的跟班,要做的工作只是执行医嘱而已。事实上,真的是这样吗?护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吗?护士只是在执行医嘱而已吗?我想,答案肯定是NO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还要护士干嘛,只要护工就行。事实上,没有护士优质及贴心的服务,细心的关怀,每一个患者不能保证顺利的康复。我不是在夸大护士的作用,而是在阐明一个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实。为病人治疗的时候,医生的医嘱是基础,而护士的工作就是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执行医嘱,但这并不代表护士的工作就那么简单。
因为,护士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。如果没有了护士,医生的医嘱也只能是一个“空头的支票”,无法实现其治疗效果。或许这就是护士存在的意义了。医生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,而护士用心关怀每一位患者,护士用她们的耐心、关爱、欢笑、甚至扮演小丑的角色去安慰他们,去保护他们,让他们的身体在照顾下慢慢恢复健康,重获新生,这便是一个护士和医生相辅相成的最好结果。
说了这么多,给我最大的'感触是:帕奇教会我如何用心面对患者,如何让患者减轻痛苦,如何在患者面前发挥自己的作用。作为一名ICU的护士,我感觉自己的担子很承重,看到自己的患者忍受痛苦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,我很难过。我非常想帮他们减轻那种痛苦,身体上的我可能无能为力,但是心里上的我可以,现在我学会了,运用人性最弱的点去开导他们,鼓励他们,向帕奇学习那种欢乐他人的精神,或许可以使他们心里的负担减轻,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减轻许多。
从现在开始我可以试着为患者开启一段心里旅程,就像电影里说的心灵点滴,触摸他们心灵深处的地方,点点滴滴的为他们付出,让他们重获心灵及身体上的健康。
当前几年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医患问题,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了,有谁曾想到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初衷在哪里?我们无法避免死亡,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坦然面对,心态平和的接受死亡,避免身心的煎熬和折磨,而这一切过程的杀手是冷漠。我们付出的快乐永远比从中得到的要少,经营快乐是项稳赚的营生。用微笑点燃人性中的善,再用善去延续人类间的爱。不要将救死扶伤看成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责任,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帮扶他人的恻隐之心,那是凝聚国人的维系,不该忘记。
许多人在问一个问题,对于病人身体重要还是精神重要?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,如果你是牧师,你也许会回答当然是精神重要,人早晚要死,所有的人都会是同一个归宿——死亡,你会教导人们不怕死,去勇敢坦然面对死亡,你会承诺他死后为他祈祷让他上天堂。而如果你是医生,你会告诉病人,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,如何避免死亡,你也会承诺病人挽救他的身体。那么如果一位医生同时他也是牧师,他会怎么做呢?《心灵点滴》中的帕奇亚当斯就是这样一位医生,一位牧师,以提高病人生活品质为核心的治疗理论,引起了一系列的故事。
在帕奇亚当斯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倾听。倾听病人的痛苦,病人的故事,倾听病人的梦想,慢慢地你会发现病人不再是向你抱怨,不再是消沉的看待现状,不再是恐惧死亡。你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是向你倾诉,倾诉他们的故事,甚至倾诉他们儿时的梦想。而那些传统观念的医生,只知道病人如何抱怨,因为不愿倾听,所以他们听不到心声。每一个人都有故事,每一个人都有梦想,不是因为他们病了他们就没了梦想与愿景,生病只是他们生理上出现了故障,而非他们失去目标与梦想。
永远要铭记我们都是人,不需要有任何修饰的前缀词,我们不仅是医患的关系,我们可以是朋友,坦诚相告的朋友。而电影中只有这位尚未是医生的帕奇亚当斯在倾听,不是只有他懂,而是其他人都以同样的理由——救更多的人,而拒绝去倾听病人,在他们传统的观念中,学更多的医学知识,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便能妙手回春挽救生命。他们在电影的设计下形已麻木,心被麻醉了。而帕奇亚当斯在精神病院的经历,让他学者去帮助别人康复,这给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满足感,自豪感。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所以他选择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,他用感情转移的方法,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,自己的幽默,去给病人带来快乐,带来生活希望,即使饱受旧制度的阻扰。
看看我们今天,同样不是这样吗?之所以如此多的旧思想挥之不去,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大批维护者——人。人们不愿意打破几十年的制度,不敢推陈出新,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淘汰,所以人在面对私利的时候,公正与公平已不能左右他们的观点与决定。
我想,医生护士们应该学会去倾听。倾听别人,对自己不是坏事,也并不需要你太多的时间,因为那本是你的工作,为何不能以一种更融洽更价廉的方式去治疗疾病。(据研究表明,情绪低落容易引发疾病。)
在《心灵点滴》中开始阶段,帕奇在精神病院与自己的医师谈话中,他说他叔叔来看他他会心情好些,原因是他叔叔愿意倾听他讲话,而讽刺的是当时的这位医师正在调着自己的咖啡,根本未在意自己的病人。
而现在我们的病人在进入医院,所处的环境更是糟糕,其实我们在误会病人,我们以为他们会因病而很消极,不,不是,他们在踏入医院之前,即使在这医院病床上,他们同样有目标,有梦想。即便生命垂危,他们也很坦然,有一句话是这样的:“我们哭着来到世界,然后笑着离开世界。”所以越是临近死亡,他们更是安然达观。有时候我们静下来细想我们能做的,需要做的仅仅是倾听他们所走一生的经历,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梦想。我们医生不必以严肃不苟言笑来展示自己对医术精益求精的追求,一个微笑,一声名字的召唤,我们便能让病人报以同样的回应,给别人微笑也是给自己微笑,给别人尊重同样也是给自己尊重。
在我的观影经历中,观看本片这样的感受实在是少之又少。从开始就觉得它叙事有问题,但同时又被打动得眼眶湿润,接下来继续对俗套的叙事方式无奈,可还是在继续被打动,从眼眶湿润到热泪盈眶,再到留下泪来。
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,讲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,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,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。主创人员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Patch Adams怎样做而非为什么这样做,这使得前1/3时间里的部分剧情给人感觉比较突兀,但当你慢慢往后看的时候,从内心接受了Patch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乐天派时,就会逐渐感受到那种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感觉。
这片子最开始打动我的是Patch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,把体温表、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的那个情节。相信凡是有过较长时间住院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,那些冷冰冰的医疗器械,令人沮丧、厌烦,甚至恐惧,更别说对那些小孩子了。而Patch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,让我真有些羡慕这些小孩子了,为什么自己当初没遇到Patch这样的医生呢。
与医学院教育学生们千万不要对病人产生感情相反,Patch的理论是尽可能和病人拉近距离,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,我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真正有效,但当我看到背上插着翅膀的Patch站立在痛苦的绝症病人床边时,觉得他的确就是天使。
和制度、固有观念作对的人总是要经受诸多磨难,有意思的是,本片中制度的化身——医院院长的饰演者,在另一部诠释自由精神挑战固有制度的影片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,同样扮演象征制度权威的典狱长。既然这两部影片均出自好莱坞,这位演员在两部影片里的斗争也只能是均以失败告终了。
片中还有两位熟脸,一位是曾出演《波士顿法律》的Monica Potter,在本片中饰演令Patch倾心的女同学,可惜她的结局令人唏嘘。一心想帮助他人的人落得这种结局,实在是最悲惨不过的,这令我想起了《急诊室的故事》第六季发生的惨剧。但对Patch来说,生活依然要继续,帮助他人同样会继续,并会因此成就非凡的伟大。
劝说Patch回到医院的那个同学是由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饰演的,和那之前许多影片中一样,菲利浦再次扮演了一个不讨好、不显眼的角色,但看得出,他演的十分认真、到位。真是佩服他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,但或许对真正喜欢表演的他来说,那同样是珍贵且快乐的积累,甚至可以称为希望的本身。而他在本片中饰演的人物对Patch态度的转变,同样给了我们希望——不管采用何种方式,只要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,便可拥有交流包容的基础,一起搭建驶向美好彼岸的舟船。
文档为doc格式